《品牌声量》第一期:引领产业发展 塑造区域品牌

品牌声量栏目组

播放时间:2023-11-08

Introduction

本期简介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品牌意识日渐增强,品牌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本期《品牌声量》栏目就聚焦于区域品牌建设,特邀山东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宫本杲先生与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科技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信部电子元器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先生一同探讨行政区划的品牌建设。行政区品牌建设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哪些能量?区域品牌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又存在着哪些困境?如何打造优势明显且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敬请收看本期《品牌声量》:‍引领产业发展 塑造区域品牌。

 

 

 

 

 

首播:11月7日 11:20

重播:11月7日19:20

               11月8日8:20 15:20 23:20


本节目电视播出频道为老故事频道

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全文共3515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主持人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品牌意识日渐增强,品牌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地方的优势资源,正越来越多的转化成为品牌能量。围绕区域经济的产业战略,积极打造优质的区域公共品牌,把家乡特色转化成为城市名片。区域品牌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象征。今天我们就结合山东威海临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聊一聊区域品牌塑造




宫书记,我知道您曾经是红遍大江南北的“网红市长”,这也是一种个人品牌的建设。从网红市长到开发区建设的领路人,您怎么看待区域品牌建设的意义呢?

宫书记


区域品牌,也或者说是城市品牌建设,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城市来讲它实际上(是)一种核心的优势资源的凝炼,会产生非常大的力量。之前,我在乳山工作的时候,大家知道有“天下第一滩”银滩,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个银滩就在乳山。那么后来,我们打造了一个乳山牡蛎的品牌,持续的不断的做,到后来,乳山牡蛎成为中国第一最具价值的水产品的品牌。那么从国外来讲,法国的里昂,第二大城市,非常注重城市品牌的建设。同样在法国,有巴黎这样强劲的竞争对手,它在全球的营销、品牌的建设方面可圈可点,一度的人气是和法国的巴黎不相上下。一个城市的品牌建设的好坏,我觉得实际上是一种城市的无形资产,应该下大气力去抓,抓好了以后对整个的城市的营销、推广应该说是有巨大的推动力量。


主持人

郭老师作为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参与了很多地方政府的一些产业的、行业的一些规划,您怎么看待我国目前品牌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困局呢?

郭总工


从我们国家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这个过程来看,区域品牌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区域品牌的特点和特色,直接赋能和支撑着国家的整个经济和对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影响。当然现在来看的话存在的问题我觉得,第一个就是宏观政策的主导性不够明确;第二个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不够清楚,这个是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产业的认知和认识,对国家宏观主导和市场需求,甚至站在国际视野上来看的时候,对产业的理解是不够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区域优势发挥的能力不够,比方说我这个区域有很多特点,我的区域包括和历史怎么结合,人文怎么结合,和相应的产业怎么去结合,这些能力还是不够。


主持人

郭老师刚刚谈到这个政策方向的问题,那我们再把方向转到山东,山东是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也是中国第一个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区域发展战略综合的试验区。可以说整个山东在全国的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当中,也是挑大梁、打头阵的这样一个角色,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之下,怎么样来制定区域产业的发展方向?

宫书记


今年还有一个重大的战略也赋予山东省,那就是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我们临港区实际上在我们威海的核心位置,但如何在双碳的这个背景之下,来发展我们的产业,把旧的动能转换成提升,来引进新的动能方面,实际上我们做了非常多的思考。我们的能源的消费的结构和未来能源的消费的总的数量还是不断的增加,最大的浪费的排放量,就是我们的整个的热电厂,基本上占了40%左右。零碳的背景之下,我们规划我们产业新动能的时候,就是要把我们传统的电厂的这种高能耗的变成绿能。区域对这个方面也是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说我们在光伏组建、风电等等这样的布局方面也在努力的进行。第二个方面实际上是在工业,工业基本上占碳排放的30%左右,这个量非常大,欧盟也刚刚出台了这个碳减排,碳关税倒逼我们不得不进行升级,来技术改造来降碳。除此之外,我们临港区也在节能减排的方面、绿色建筑方面也在做一些工作。


主持人

就威海临港经济开发区而言,具有哪些区域特色和区位优势呢?

宫书记

临港处于威海的中心位置,而威海市又处于东北亚地区的节点,从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角度来讲,威海市恰逢承接着国内市场和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欧美市场的一个中心节点城市。特别是去年我在从事商务工作的时候,中国和韩国签署了一个类似于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一个战略合作协议,把中国和欧美的特别是高货值、高净值的这些跨境电商的产品打造了一个物流通道。有这种物流通道时间会节约个六小时以上,成本会降30%,有了物流,自然而然,贸易流、资金流、人流就会往这聚集。


主持人

郭老师您怎么看待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建设之间的一个关系?当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建设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郭总工


产业集群和区域优势或者区域品牌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区域的品牌和区域的文化,取决于区域的产业。但是当前产业链生态打造有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主题和主体不够明确,摊大饼一样,内容太多,并没有体现出来它的特色的主导性质。第二个就是主体不明确,谁在主导这个品牌,谁在主导这个产业链和产业体系,这不明确;第二个资源的集中和配置不合理,就是对于打造一个产业生态体系,不能够实现精准化的火力集中的去把某一个产业去集中把它打造出来。第三个我觉得就是人才政策的力度和明确性不够,就是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为我产业是分散的,我这个产业要的是这样的人才,那个产业要的是那样的人才。第四个就是问题就是,简单的招商引资,靠数量来集中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营造所谓的营造产业生态体系。


主持人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郭总工


首先要真正的学习和认真的领会总书记所讲的三个导向,首先是以问题为导向,第二是要以目标为导向,第三是以结果为导向。第一个就是要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定位,你的顶层设计一定是错的。还要评价,如何来考核评价?那么这就是通过评价体系进行阶段性的(评价),这阶段达到了,你这任领导就应该,享受所达到目标的这个成果。第二个就是集中有限的这个资源,打造一个产业生态体系,这个也是至关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需要人才。首先从区域品牌来看,创新性人才体现在企业家,企业家是要有战略的头脑,要有开创性,要有开创性思维,同时要有这个更高的目标,有国际化的视野。第二人才就是科技性的人才,这是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就是政策如何来落地啊,我觉得是从这么几个方面应该去着手,从系统化的角度去解决。


主持人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国家级经开区更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当中担当重任,在区域品牌塑造的过程当中,怎么样做好产业协同,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呢?

宫书记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因为三年疫情之后实际上外资,到中国来投资更趋谨慎。越在这种情况之下,实际上我们要创新方法:首先我们要梳理我们的产业链,到底我们需要哪些产业。以前可能外资只要来我们就可以技术市场、换技术,现在我们是根据我们市场的需求,我们整体中国的目前我们的产业的情况来选商,我们会有针对性的去跟他们洽谈。第二个方面还是营商环境,最近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我们也会按照这些措施,不仅加大在原来的高端制造业的招商引资,同时对服务业、第三产业、服务贸易方面,我们会借助于跟韩国日本特别相近的这样一个关系,加大于FTA(自由贸易协定)下的地方服务贸易的先行区的一些具体的工作。

……